《科学与管理》杂志于2021年11月26日通过网络首发形式,发表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二级研究员,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的研究成果——协同实现碳达峰目标和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策略研究。该研究通过对碳达峰国家的经验总结,发现大多数较大规模的发达经济体碳达峰多是在经济?;蚰茉次;⑸?,两高产业破产或或转移到发展中国家,而非有意为之。我国要实现碳达峰,也很难靠长期持续压制经济来实现,必须有一个主动作为的外部冲击,才能够形成碳达峰。
一、碳达峰时经济增速变化的国际规律
2007年实现碳达峰的部分发达国家,主要是在2008年左右受金融?;跋旖刖迷鏊俸艿偷慕锥?,有些国家甚至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,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都大幅度降低。之后经济增速虽然有所反弹,但大趋势仍是经济增长保持低速,由此实现碳达峰。其他时间实现碳达峰的西方国家,也多是在经济?;蚰茉次;榭鱿?,大量两高企业破产关闭,或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?;竟媛墒?,各种?;贾路⒋锕沂迪痔即锓?,达峰后的经济增速相对较低,实际上是生产力遭受被动重创的结果,并非有意为之。
二、发达国家碳达峰的类型及特征分析
分析世行的数据[9]可以发现,发达国家碳排放达峰时间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:一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能源?;?,由于可再生能源或核能大发展,而自身能源需求量变化不大,化石能源需求量下降,从而实现碳达峰;二是在2008年经济?;?,经济增长滞缓,两高产业企业破产或转移,能耗强度下降,化石能源需求减小,从而实现碳达峰;三是一些碳排放较少的国家碳排放量进入平台期,因为某些随机因素,在某一年实现碳达峰。
发达国家的碳达峰路径,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:
(1)自然增长+?;吞即锓迥J?。主要适用于碳排放量大的经济体。这些国家的碳达峰基本属于在正常经济增长、渐进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化情况下,突然遇到严重的能源?;?、金融?;蚓梦;?,经济增速大幅跳水,并长期低迷。其两高产业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关闭,所需能源强度大的产品,主要依靠进口,从而导致碳达峰。这实际上是生产力遭受重创,经济一蹶不振或产业转移,被动达峰。如,美国、OECD组织等,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这种形式实现达峰。
(2)平台振荡+随机型碳达峰模式。对于部分欧洲小国,能源消费量不大,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自然增长遇到?;?,风、光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较快发展,碳排放进入平台振荡期。后期的某一个随机因素较大变动,形成事后才能确认的碳排放最高峰。如荷兰、丹麦、瑞士等。
分析各国碳达峰前后碳排放量变化趋势,还可以发现另外两个特点:一是碳排放量进入平台振荡期后,难以事先判断哪一年达峰。后期小变化可能使前期的碳达峰不再是最高峰。二是需要防止意外因素的影响,导致碳达峰时间延后。2008年的金融?;沟妹拦?、OECD组织等在2007年实现碳达峰。根据世行数据,日本在20世纪七十年代能源?;?,进入平台振荡期。1987年之后,日本碳排放出现近10年的快速增长。之后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振荡期,本应该和美国一样,2007年实现碳达峰,但核事故后日本发展煤电,其碳达峰时间推迟到2013年。
三、国际碳排放达峰路径为我国提供的重要启示
国际碳排放达峰路径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启示。
一种是严控盲目新增两高产业产能条件下,按照环保标准和市场规则的碳达峰。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,实现正常的增长条件下,2030年通过大规模淘汰落后和相对落后产能,减少碳交易的免费碳配额,大幅度提高碳价,甚至增加碳税来实现。这些措施的作用,是在前十年让已经形成的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作用,在已经或接近正常寿命周期情况下,让其退出市场,或转型为绿色低碳产品的生产。2030年“碳达峰风暴”所起的作用,类似发达国家达峰时经济?;?。
另一种是过度利用行政手段、人为压制、过早进入平台振荡期,且无法事先确认的碳达峰,这是我国需要避免的。目前,通过给企业下达远达不到正常需求的能源消费或煤炭消费总量指标,对于两高企业而言,这些指标也决定了其产量。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给企业直接下达生产指标一样,而且是让企业达不到合理产出的指标,对企业影响更大,需要高度警惕。能耗、煤耗指标控制只是手段,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根本,不能把手段当目标,而真正的目标落空。
除上述两种典型模式外,法国等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?;?,大力发展核能,使其碳排放持续下降并形成峰值,但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,从而实现错峰发展,值得借鉴。
四、我国碳达峰必须依靠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,而不是对生产力的重创
中国要实现的碳达峰,不能采取类似发达国家碳达峰时,被动应对经济?;南绕坪罅⒋胧?,把重化工业转移出去或让其破产,且经济长期低迷,被动实现碳达峰。中国必须先立后破,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基础上,主动实现碳达峰,保持经济稳定增长,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,是我国碳达峰和发达国家碳达峰的本质区别。
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,也是检验各项碳达峰具体政策正确与否的试金石。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.11%,2029年实现碳达峰时经济增速上限为4.05%,则“十五五”期间全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上限为4.2%,“十六五”经济增速会更低。2021—2035年平均经济增速上限仍低于刘伟等预测5.4%左右的经济增速[15],更低于林毅夫预测的6%左右的速度[14]。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,仍需要政策方面的创新,通过大力发展非碳能源,推进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,突破碳达峰对经济增长上限的锁定,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。
参考文献:
[1]周勇.协同实现碳达峰目标和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策略研究[J/OL].科学与管理:1-11[2021-11-29].
http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37.1020.G3.20211125.1314.002.html